大秀场

晒一晒 图片秀
查看: 103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古典籍中探寻《封神演义》的历史原貌

[复制链接]

1203

主题

1748

帖子

0

积分

创世尊者

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

UID
1
精华
2
古币
2136021908
贡献
912
银币
50140
在线时间
43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6 13:3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lign=left]如果同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相比,成书于明代的《封神演义》无论是文学水准,还是思想境界,还是有一定差距的。[/align][size=16px]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1d704cbd9c2b4acc87ed40eb65495183.png?from=pc[/size]

[size=16px]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6d35af73fb794d6891234c31709e981b.png?from=pc[/size]

[size=16px]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674aea930c224a48b8dfeead7adbd5df.png?from=pc[/size]

[align=left][size=16px]但是,这并不妨碍今天人们通过影视艺术手法,将《封神演义》衍生的电视剧、电影、动漫,打造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文化IP之一,比如去年曾经创造票房奇迹的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和今年再次登录国庆档的动漫《姜子牙》,就广受人们关注。再比如上世纪90年代,由蓝天野、傅艺伟、达奇、汤镇宗、张晓林等主演的电视剧《封神榜》,更是在当年创造了万人空巷的盛况,蓝天野老爷子将姜子牙的仙风道骨演绎的淋漓尽致,完全就是读者心目中姜子牙的形象。时至今日,这部剧已经成为国产电视剧中不朽的经典。[/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我们知道,《封神演义》描绘了周人的领袖武王姬发在姜子牙等阐教一众仙人的协助下,推翻由截教扶持的殷商,夺得天下、建立周王朝的故事。最终姜子牙同样也顺利完成了师傅元始天尊交付的封神任务。[/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这个故事的总框架,是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纣这个事件作为基础。其发生的历史年代正是商末周初。[/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封神演义》固然是古人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那么,小说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与历史人物,在真实的商末周初历史中,究竟是怎样的呢?[/size]
[/align][align=left][size=16px]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从古代历史典籍中,去探寻这其中的历史谜题。[/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一)[/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对商、周历史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文字证明莫过于留存至今的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金文。[/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众所周知,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是记录商代时期王室的占卜记事,安阳作为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研究商代历史的主要遗存。[/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目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关殷商时期祭祀活动记录的,最晚可以看到对商王文丁的祭祀。[/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原文是这样记录的:[/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丁酉卜,贞:王宾文武丁伐十人,卯六牢。。。”[/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大致意思是:商王用十个羌人、外加对剖了六只经过特殊饲养的牛,祭祀商王文武丁(即商王文丁)。[/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能够用如此隆重的物品祭祀文丁,足见文丁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而祭祀文丁的这位商王,不是别人,正是文丁的儿子——商王帝乙,帝乙是商王帝辛(即《封神演义》中的纣王)的父亲。[/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甲骨文中,有关对帝乙、帝辛的祭祀内容,我们今天尚未发现,不过有两件隶属于商代末期的青铜器,却记录了帝辛对帝乙的祭祀,分别是四祀邲其卣和版方鼎。[/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四祀邲其卣,记载的是帝辛在位四年后的四月乙巳日祭祀父王帝乙。[/size][/align][size=16px]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0e7d391c77b04e039d78f52655d2b457.png?from=pc[/size][p=16, null, left]四祀邲其卣[/p]
[size=16px]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4d194aa75f234dd2acb91444a11b63b7.png?from=pc[/size][p=16, null, left]四祀邲其卣内部铭文[/p]
[align=left][size=16px]版方鼎,记载的是帝辛在位二十二年铭文诶后的五月乙未日祭祀帝乙。[/size][/align][size=16px]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7b9a9e585f4e4086a61494b973a7d391.png?from=pc[/size][p=16, null, left]版方鼎[/p]
[size=16px]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3dc782ccabb8482097d8f31843651118.png?from=pc[/size][p=16, null, left]版方鼎铭文[/p]
[align=left][size=16px]从这两件青铜器以及那上面所镌刻的铭文,我们不难推想到,至少在祭祀先人方面,帝辛(纣王)是做得比较认真的。[/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至于对商王帝辛的祭祀,迄今为止,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均未看到任何记录。[/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不排除是武王伐纣的战争结束后,商王朝当时尚存的历史典籍、占卜卜辞、青铜礼器毁于战火。所以今天就很少能看到帝辛时期的任何历史痕迹。[/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商王朝灭亡后,被分散至各地的商人,处于周人的严密监控之下,对于先人的祭祀活动也受到了限制。[/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而帝辛作为亡国之君,商之后人对他的情感和印象,更多的恐怕还是失望与遗憾,对于他的祭祀活动必然会减少。[/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还有一件铸造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对于今天的我们研究、认知、了解武王伐纣的历史,具有重大参考意义,那就是著名的利簋。[/size][/align][size=16px]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1634d6a9c3db4016b6f12c99a240087a.png?from=pc[/size][p=16, null, left]利簋及其铭文[/p]
[align=left][size=16px]这件出土于周朝发源地陕西,现今收存于国家博物馆的青铜美器,不仅造型典雅绝伦,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器物内底铸造的33字铭文:[/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这段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周武王带领军队在甲子日这天早上进行了伐商的战争,并在辛未日这天对“利”的褰蟹馍汀/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这段文字描述,再次向我们证明了武王伐商历史的真实性。[/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上世纪末,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实施过程中,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的“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记载的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由此,古代史上“武王伐纣”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同时也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二)[/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除了这些历史久远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对商周历史、人物、事件的点滴记载之外,我们了解那段历史,主要还是要参考许多传世至今的历史文献资料。这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尚书》、《经》、《史记》、《竹书纪年》等,这些资料也是作者在创作《封神演义》过程中,重点参考的文献资料。[/size][/align][size=16px]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5fd8d4983c7944a0bbc6db9be2f4c6b3.png?from=pc[/size]

[align=left][size=16px]在这些历史典籍中,对于商王帝辛(即纣王)的描述,都是符号化的,诸如聪明过人、能言善辩、孔武有力,但是刚愎自用、生性残暴。[/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在《史记.殷本纪》中,对于纣王的描述是这样的:[/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竹书纪年》中,则是这样记载纣王:[/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帝辛)四年,作炮烙之刑。”[/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炮格之法”、“炮烙之刑”,据历史传说,是将犯人捆绑在铜柱之上,再进行烘烤,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刑罚。[/size]
而《封神演义》中,纣王身边的两位忠臣赵启和梅伯就是死于“炮烙之刑”。[/align][align=left][size=16px]同样,在《封神演义》中,纣王残害比干等王公、大臣的情节,在这些历史典籍中也可以找到记录。[/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殷本纪》中记载道:[/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比干)乃彊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封神演义》中对纣王的塑造,和这些历史资料中的描述基本上都相吻合。[/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还记载纣王的叔叔箕子在商灭亡多年后,对纣王的一番评价:[/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size][/align][size=16px]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5fcc1adc02a24f27acbba49d384ddb1c.png?from=pc[/size]

[align=left][size=16px]其中提到的狡僮,就是纣王。[/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箕子作为纣王的叔父长辈,发出这样的感慨,可见他对纣王的所作所为充满了怨恨和无奈啊。[/size]
除了纣王之外,在商阵营这边,还有一些角色,受到了大家颇为密切的关注,比如导致纣王腐败、荒淫的“罪魁祸首”——妲己。[/align][align=left][size=16px]那么相关的史料中,对她又是如何记载与评价呢?[/size][/align][size=16px]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6bf595225df84d9b9c902c5f801cbbbc.png?from=pc[/size]

[align=left][size=16px]事实上,不仅传世的甲骨文、金文中看不到对她的记录,许多历史典籍中,也是一笔带过,比如:[/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国语》:“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殷本纪》:“(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然而,在《封神演义》中,作者不仅将苏妲己塑造为一个千年狐狸精,而且大篇幅增加了她的戏份,扩大了她在商朝覆亡中的负面作用。[/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我们固然无须纠结文学创作的戏说手法,然而,伴随着《封神演义》影响力日益深入人心的时候,人们便无端地将商王朝的灭亡,归结到苏妲己这个弱女子身上,而且愈发沉重。纣王的一切倒行逆施、惨无人道的行为也仿都是出于妲己指使。[/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说句玩笑话,不少人对商朝历史的认知,似乎永远走不出狐狸精“苏妲己”所留下的阴影。[/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除了上述提到的那些被纣王残害的忠臣贤良,在商阵营中的几个恶臣、奸臣,也可以在历史典籍中找到他们的身影。[/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比如原作品中诡计多端的奸臣费仲,在司马迁的《殷本纪》中,是这样描述的:[/size][/align][size=16px]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357ba7109e6e498fbd1b4ab7c344dd8f.png?from=pc[/size][p=16, null, left]老版《封神榜》中的费仲[/p]
[align=left][size=16px]“(纣王)而用费中(即费仲)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比如原作品中的北伯侯崇侯虎,蛊惑纣王,为纣王监造臭名昭著的摘星楼,在《殷本纪》中,司马迁对他的描述如下:[/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俨然就是一个喜欢搬弄是非、煽风点火的小人嘴脸。[/size]
[/align][align=center][size=16px](三)[/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那么隶属于西周阵营的历史人物,又是如何记载的呢?[/size][/align][size=16px]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f3290980d5f447199bc227f273e65728.png?from=pc[/size]

[align=left][size=16px]关于周与商的历史恩怨,我之前曾经专门撰文探讨过,现在再简单复述一下。[/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在商王武丁时期,商周的力量对比还是非常悬殊的,周族作为西方一个小方国部落,经常被强大的商王朝征伐。这些在甲骨文中可以看到记载;[/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扑周”——指商人扑击周人;[/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田于京”——指商人在周人的京进行田猎活动;[/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到周文王的父亲季历时期,商和周之间的矛盾已经缓和下来、而且相互间的交往更加密切,比如《诗经•大雅•大明》记载了商与周之间的一段联姻:[/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大致意思是:来自商的女子任,嫁给了季历,生下了姬昌。[/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按照此段描述,周人非常爱戴的领袖姬昌,身上还流淌着商人的血脉。[/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在《诗经•大雅•大明》中,记载了另一段商与周之间的联姻事件:[/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这段描述的是帝乙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姬昌,以求两家和亲。[/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也就是说,原本就具有商人血统的文王,如果论辈分,可以算是帝乙的妹夫、帝辛的姑父。[/size][/align][size=16px]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fb781f0b3b27425f94d60305cc489296.png?from=pc[/size][p=16, null, left]老版《封神榜》中的文王姬昌[/p]
[align=left][size=16px]然而,拥有着如此密切关系的商与周,在商朝末年,不可避免地陷入即将开战的地步。[/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忍辱负重的周文王姬昌,身上肩负着的是历代周人对壮大族人力量、建立空前基业的热切期盼。[/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姬昌在为周人初步奠定了足以和商王朝相匹敌的实力基础后,溘然长逝,将自己的满腔抱负寄托给儿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在古本的《大誓》中,对武王是这样记载的:武王说,“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那么这十人都有谁呢?[/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东汉时候的马融、郑玄等经学大家在经过反复考证后,认为,这十人分别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及文母(即文王的太妃)。[/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在《封神演义》中,作者对这十人都有提及,只不过重点描述的是太公望(即姜子牙)、散宜生和南宫适,其他重要的辅佐之臣着墨不多。[/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比如在《封神演义》第10回,[/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姬昌次日打点往朝歌,忽忽行色,带领从人五十名。只见合朝文武上大夫散宜生、大将军南宫、毛公遂、周公旦、召公、毕公、荣公、辛甲、辛免、太颠、闳夭、四贤八俊、与世子伯邑考、姬发领众军民人等,至十里长亭饯别,摆九龙御席。”[/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对姬发的号称“乱臣十人”都有提及。[/size][/align][size=16px]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ec682ceb2b544d78a0f5f36a228752ee.png?from=pc[/size][p=16, null, left]老版《封神榜》中姜子牙的形象[/p]
[align=left][size=16px]在第100回,武王灭商、成功建立周王朝后,[/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子牙与周公旦谢恩出殿,条议分封仪注并位次,上请武王裁定。次日,武王登宝座,命御弟周公旦于金殿上唱名策封,先追王祖考、自太王、王季、文王皆为天子,其余功臣与先朝帝王后裔俱列爵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在这段描述中,主持周王朝封分大典的,正是周公旦——武王的弟弟。[/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虽然小说中对周公旦着墨并不多,有些影视剧干脆不再提及他。[/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事实上,周公旦在周王朝的历史地位中非常重要,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学先驱。[/size][/align][size=16px]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ce036cac911047f0bbda4895c4907124.png?from=pc[/size]

[align=left][size=16px]周公旦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随后,周公旦沉着应对,平定三监之乱,大行封建,营建成周(洛邑),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与发展周朝统治上起了关键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size][/align][size=16px]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454b9b11ad3049e18663ff26c0e10b6d.png?from=pc[/size][p=16, null, left]老版《封神榜》这种夹杂了古罗马+圣斗士造型的服化道,在当年居然成为孩童们争相模仿的对象[/p]
[align=left][size=16px]除了这些历史典籍中真正出现过人物角色外,其余的像众多仙人、道长、妖魔鬼怪,以及陈塘关李靖、哪吒、金吒、木吒父子等,则完全源自于作者的幻想和构思。[/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四)[/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总的来说,《封神演义》就是一部中国式的神魔小说,发生在商代晚期的武王伐纣的故事,则成为了作者借用的一个故事载体。[/size]
[/align][align=left][size=16px]在小说中,除了“武王伐纣”这个大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历史事迹基本照搬历史典籍之外,其余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几乎和商王朝没什么关联,包括作者笔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也和今天考古发现的殷商历史风貌没有什么关联。[/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换句话讲,《封神演义》的神魔小说驱壳,如果拿去套用任何朝代历史、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似乎都行得通。[/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然而,由于大众传媒的深入人心,《封神演义》小说本体借助影视剧、动漫的演绎,早已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早已误将它所展现的历史背景,当做真实的商代故事去认知、去了解。[/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由之产生的人们对商代史认知的误区,更是多年来一直无法纠正和改变。[/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看来,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商代史的道路还将很漫长。[/size][/alig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Copyright © 2001-2012 | 古籍站-古书/古籍免费分享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5016833号-2 ) | GMT+8, 2024-12-26 13:5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