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ign=left][align=left]四川古籍普查志愿者团队在南充普查古籍时,发现一批珍贵古籍。昨(5)日上午,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组织的古籍专家和媒体巡视团来到南充,经过权威古籍专家鉴定,发现极为罕见明代古籍孤本(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兵録》(14卷),符合国家二级古籍文物标准。同时,鉴定确认此前发现的明代刻本《唐陆宣公集》符合国家规定的三级古籍定级标准,属三级古籍文物。此外,古籍专家还对目前普查志愿者发现的近30部疑似古籍“善本”进行了鉴定,判定其确为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珍贵古籍。[/align][align=left]巡视南充 海量古籍备受关注[/align][align=left]昨日上午,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理事、天津市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研究馆员李国庆,中国古籍研究协会副研究馆员腾静静,《人民日报》文化采访室主编张贺,《中国文化报》公共文化部副主任李静与四川省图书馆副馆长、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谭发祥,四川省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熊柯嘉参观了南充市图书馆古籍库。专家们被古籍库内保存多达8万余册(部)海量古籍所吸引(不包括县、区的2万多册古籍)。随后专家团与参与古籍普查的志愿者进行了交流, 并对普查工作进行了指导。[/align][align=left]当专家团得知南充已完成2万多册(部)古籍的普查时,称赞南充古籍普查进度走在了四川前列。刘惠平表示, 此次古籍普查是为了贯彻全国“十三五”规划要求,对全国各地古籍保护情况进行摸底, 发掘珍贵古籍建档成册, 并力争在2017年,举办全国古籍普查成果展,展示历史悠久的中国古籍。[/align][align=left]专家鉴定 发现明代孤本《兵録》[/align][align=left]昨日上午, 古籍专家团成员听取了我市古籍保护的情况汇报,对我市古籍保护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 并针对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当天上午10时至12时许, 古籍专家对我市目前发现的30多册(部)疑似珍贵古籍进行了鉴定。[/align][align=left]通过对古籍的历史文物价值、学术资料价值、 艺术代表价值等进行严格鉴定,古籍专家们最终判定,在普查中发现的明代刻本《唐陆宣公集》为珍贵古籍,符合国家规定的三级古籍定级标准, 属三级古籍文物。《南齐书五十九卷》、《汉印集存》、《绘图山海经广注》、《大阿弥陀经》等20多册(部)明末清初的古籍为珍贵“善本”。[/align][align=left]最让众人震惊和欣喜的是,其中一套明代古籍孤本 《兵録》(14卷),经古籍专家反复鉴定,最终判定为明代古籍“孤本”,其记录了明代有关军事方面的内容,极具价值,符合国家二级古籍文物标准, 比此前南充认定的唯一一部二级古籍文物清代《花镜六巷》更具价值。[/align][align=left]李国庆介绍,古籍文物评定等级共分三级, 其中一级为最高级,二级以上便可入选国家珍贵古籍目录,三级可入选全省珍贵古籍目录。从南充的普查情况来看,古籍资源丰富,年代久远,保存完好,不排除接下来会有更让人惊喜的发现。古籍普查[/align][align=left]南充将亮“家底”[/align][align=left]据市图书馆馆长胡仲良介绍,此次古籍普查是继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举行的第二次全国性古籍普查。从南充目前的普查情况来看,收获颇丰,待完成所有古籍的普查后, 南充古籍的“家底”将全部显露。[/align][align=left]胡仲良介绍,按照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的要求, 此次古籍普查将持续进行, 最终将对古籍按文、史、子、集分类造册,并加强保护。“之前由于害怕古籍受到二次损坏,一般不对外借阅。但按照专家的建议, 此次在完成对古籍的普查后, 我们将加强对其开发利用, 以后将通过电子录入上网的方式, 让古籍面向市民开放阅读。”[/align][align=left]截至昨日下午,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组织的古籍专家团完成了对南充古籍普查工作的巡视和部分古籍鉴定后,离开了南充前往下一个城市。按照专家团要求, 南充古籍普查完成后,其汇总记录将上报省上和国家相关机构。[/align]
[/alig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