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秀场

晒一晒 图片秀
查看: 22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字千金,古籍善本的保护方法

[复制链接]

1203

主题

1748

帖子

0

积分

创世尊者

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

UID
1
精华
2
古币
2136021908
贡献
912
银币
50140
在线时间
43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3 14:1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lign=left]古籍为古代典籍,南朝宋谢灵运《鞠歌行》:“览古籍,信伊人。”善本指珍贵优异的古代图书刻本或写本,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唐田弘正家庙碑》:“自天圣以来,古学渐盛,学者多读韩文而患集本讹舛,惟余家本屡更校正,时人共传,号为善本。”现泛指古书。[/align]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dfic-imagehandler/71fc81e7-e736-4296-947b-8f398ea0a5f4?from=pc

[align=left]我国古籍历史悠久,浩如烟海,按材质可分为竹简、木版、绢帛、纸张等。按内容可分为公私信札、经善本、碑帖印谱等。最早见于记载的纸张书籍为公元76年的《左氏春秋》《后汉书・贾逵传》:汉章帝“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オ者二十人,教以左氏,与简纸经传各一通。”纸经即纸本《左氏春秋》。而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纸张古籍,为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align][align=left]古籍保护颇为不,因为能造成古籍损坏的原因太多,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内在原因包括纸张的酸碱度、水墨颜料、浆糊胶水及印制方法等。外在原因包括理化因素、微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内在原因是古籍产生时就具有的,是在古籍保护中无法改变的。故这里不详加介绍。外在原因的情况较为复杂,就理化因素来讲,有光、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及灰尘。微生物因素主要是指各种细菌及真菌。生物因素主要是虫害。而人为因素则是在收藏中翻阅过多,取放不加注意造成的断线、掉页及汗渍、油污等。[/align]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dfic-imagehandler/d8939b5d-6321-466c-b097-ccbcc24a9de6?from=pc

[align=left]下面就影响古籍保护的各种因素详加介绍。光照是影响古籍保护的物理因素之一。纸张的基本成分是纤维素,光的辐射热直接影响纸张的耐久性,使藏品局部温度升高,湿度下降,大分子断为小分子,纸张的纤维素聚合度、机械强度下降,从而导致纸张变脆,据有关资料介绍,纸张在太阳高度角为40°时,照射50小时左右就会变黄、发脆,纤维机械强度下降50%。同时,纸张在光的照射下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易碎的氧化纤维素,字迹也会在光氧化作用下褪色。人工光源如白炽灯、日光灯也会对纸张造成破坏,而且瓦数越大,破坏作用越大。[/align][align=left]在古籍保存中要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当古籍受潮时,不要在阳光下曝晒,要放在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尽量减少拍照次数,尽可能不用静电复印机复印。温度对古籍的保护有直接的影响,当保存古籍的环境温度过高时,纸张中的水分会迅速蒸发,使纸张干燥、脆弱,并伴之以皱缩、翘曲、开裂等现象。特别是在温度不稳定的情况下,纸张收缩与膨胀交替进行,会加剧纸张的损坏。实验证明,温度超过常温10℃时,古籍中酸碱杂质产生的破坏作用会增加三倍,最适宜的保存温度为14-18℃之间。[/align]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dfic-imagehandler/47ee06c8-ac45-4a5f-8025-2407e2ae31cf?from=pc

[align=left]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古籍内部结构的破坏,加速老化。湿度过高纤维素吸水膨胀,各种霉菌极易繁殖生存。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氯、硫化氢、臭氧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及硫化氢都能变成酸,当古籍吸收了这些物质之后会加速纤维素的水解,从而使纸张的机械强度大为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中所含的酸会越来越高,当纸张中纤维素聚合度降到200以下时,纸张就会碎成粉末,其强度为零。古籍保存的周围环境不能有污染源,要经常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居室中的绿色植物有净化大气污染的作用。[/align][align=left]霉菌对古籍的破坏作用极大,由于霉菌的活动,纸张的牢固性5天内就减少5%,特别是真菌以古籍中的浆糊、胶质为营养不断繁殖,然后以菌丝把纸张纤维包围,将纸张纤维扯断,改变纸张的内部结构,使纸张变湿发粘,最后完全腐烂。当古籍保存环境的湿度在65%以上,温度在23℃时,最适合真菌生长和繁殖。古籍防菌可以采用除氧封存、熏蒸杀菌,但受条件所限,不适合一般收藏者。家庭中可以采用微波杀菌此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具有良好的杀菌效能,并且不遗留有害物质,亦不会改变古籍的内部结构。另外可以采用香叶醇除放剂,将其装在纱袋或开口瓶中,每个书柜放置5-10片即可。[/align]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dfic-imagehandler/3496db1e-ac81-49fc-a70e-368251789a50?from=pc

[align=left]虫害包括蛀虫和白蚂蚁,它们对古籍的危害较大,蛀虫可以将古籍由第一册蛀到最后一册;白蚂蚁可以把书吃成筛网状。所以古籍保存时一定要配置除虫剂,如樟脑等。人为因素对古籍的破坏也不容忽视。在欣赏时不要用油污或潮湿的手去翻阅,而且要尽量减少翻阅次数。古籍在保存中一旦发生损坏,切不可随意动手修补,因为古籍修复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又极为复杂的专门技术。特别是年代久远、价值较高的古籍,修复更难。贸然动手,只能是越修越坏。古时的一些藏书家的藏书损坏之后,绝不轻易找人修复,而是遵循“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原则。这一点完全值得今人借鉴。[/align][align=left]一般来讲,古籍善本的收藏价值受历史及经济价值影响较大,而艺术价值相对较小。它的历史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表面的,如版本装订、印刷史料等。另一个是内容,古籍善本内容丰富,涉及面极广可补史书之不足。古籍的经济价值主要受年代、版本、品相左右。一般来讲,宋刻本高于元刻本,明刻本高于清刻本。宋代完整刻本极难一见,即使是元代刻本亦多残本和零页。明清刻本较为常见。另外,古籍上有著名学者、藏书家批校题跋且具有重要学术史料价值的经济价值较高。[/alig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Copyright © 2001-2012 | 古籍站-古书/古籍免费分享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5016833号-2 ) | GMT+8, 2024-12-26 15: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