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秀场

晒一晒 图片秀
查看: 14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远求海内珍藏本 快读人间未见书—记我国近代著名藏书家刘承干

[复制链接]

1203

主题

1748

帖子

0

积分

创世尊者

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

UID
1
精华
2
古币
2136021908
贡献
912
银币
50140
在线时间
43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0 11:3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align=left]在丝绸之乡湖州南浔镇,有一座很像杭州西湖“小瀛洲”的豪华别墅,叫“小莲庄”,为清光绪年间上虞籍当地富商刘镛所筑。刘镛第三子刘锦藻(1855-1929),字澄如,清光绪进士,曾任浙江全省铁路副经理、大连轮埠公司总理,是我国清末民初时的一位著名实业家。他的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近代藏书家刘承干先生。[/align]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RZE4cvwBs2fIUV?from=pc[align=left][size=16px]刘承干(1882-1963),祖籍上虞,出生湖州。字贞一,号翰怡,别号求恕居士。4岁时过继给大伯父刘安澜为嗣。他为人敦厚正直,豁达大度,早年除协助其父经营工商业外,业余酷爱读书和购书。1910年秋季,他去南京参加“南洋劝业会”的商务活动。该会为清末官商合办的博览会,内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机械、美术、武备等分馆,陈列全国各地工农业产品,展示当前最新科技成果,使刘承干大开眼界。他觉得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兴办学校,发展文化事业,由此萌发文化教育救国的思想。他在逗留南京期间,常去闲逛状元镜一带的书铺,被琳琅满目的文史书籍所吸引。那些装帧考究、墨香浓郁的宋、元版古籍,简直令他迷恋忘返,爱不释手。即从当年起,他便大量购书。他出生富商家庭,财力浓厚,又兼独具眼力,出手大方,从而引起江浙一带书商的注意。他们除经常向刘承干提供书籍信息外,还服务周到,专程送书上门。[/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1911年底,刘承干一家由湖州迁往上海。起初住在厦门路贻德里旧宅,后来藏书日益增多,房舍不敷应用,于是迁往北京西路、泰兴路口新宅——“求恕斋”。求恕斋虽然比较宽敞,可是过了几年在藏书激增的情况下,还是无法容纳安置。为了彻底解决藏书问题,他认为“寸金之地”的上海建房花资较巨,决定改在故乡湖州择地建造藏书楼。[/size][/align]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RZE4cwG5TwAZjM?from=pc[align=left][size=16px]1920年,刘承干出资12万元,在湖州南浔镇离小莲庄不远处购地建楼,历时4年而楼建成,即闻名全国的藏书楼——“嘉业堂”。嘉业堂为一四合院,整体呈“回”字形。楼高两层,每面面阔7间,为砖木结构,占地30余亩,还有萃堂、求恕斋、嘉业厅、古希斋、宋四史斋、黎光阁、抚昔居等建筑。楼前有荷池,环池点缀山石。台榭亭廊,玲珑雅致,错落其间。园内遍栽竹木,清凉宜人。嘉业堂虽为藏书楼,却兼具江南园林之胜。[/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1924年嘉业堂建成后,刘承干放开手脚,大规模购书。在以后的10余年里,他除零星地向书商采购外,还托人四处寻访藏书世家,高价整批收购,终于罗致了宁波“抱经楼”、独山“影山草堂”、仁和“结一庐”、丰顺“持静斋”、太仓“东仓书库”等处藏书。至30年代初,嘉业堂藏书总量多达60万卷。[/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刘承干一生爱书如命,他自称“生平嗜书,与世俗之珠玉财富同”。他还把读书、藏书之乐,推己及人,与人同乐。嘉业堂兼营刻书业务,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将珍藏不露的孤本、善本雕版印刷,广送学界人士。这样化一为千百,公之同好,他认为是人生的最大乐趣。[/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嘉业堂60万卷的浩繁简书,就其特点来说,具有“五多”:[/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一是宋、元版珍本多。收藏宋版65部、元版74部、宋元明(三朝本)21部。[/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二是名家手稿本和抄校本多。收藏总数达2000余种。[/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三是明刊本多。约有2000部。主要为史部和集部。[/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四是地方志资料多。收藏1192种,计4000余部。其中29种为海内孤本。[/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五是清代禁书多。嘉业堂刻印的有《安龙逸史》、屈大均《翁山外史》、蔡显《闲渔闲闲录》等。[/size][/align]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RZE4cwXIXf1wHL?from=pc[align=left][size=16px]作为藏书家的刘承干,他不仅有一颗善良的心,而且具有非凡的学识和魄力。他认为一座完善的藏书楼,既应购书、藏书,还应印书、编书、校书、抄书和鉴定古籍。他在藏书事业上所花的钱,除建藏书楼12万元外,又支付购书30万元,刻印书20万元,编书、校书、抄书和鉴定古籍10万元,总数多达80万元。他还认为建造藏书楼固然不,要管理好藏书楼同样是个难题。首先要有懂行的人才,于是他礼聘文史专家周子美先生为嘉业堂首任“编目主任”(馆长)。他又先后请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沈曾植、吴昌硕、王国维、郑孝胥、缪荃荪、张元济、叶昌炽等校书和鉴定古籍版本。经他苦心擘划经营,不久,嘉业堂与宁波天一阁齐名,成为我国著名的藏书楼之一。[/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刘承干出生于豪富之家,但他生性俭朴,不尚修饰。平日一袭灰布长衫,一双平头布鞋,土里土气,状似一介寒,绝无一般风流倜傥的富家子弟习气。他的夫人钱德璋,系浙江嘉善人,为清光绪进士钱绍桢四女。今从刘承干的《求恕斋日记》来看,常有“与陈姬观戏”、“与徐姬游园”等的记载。看来他的家庭比较复杂,矛盾较多,不料这些因素竟成为他藏书事业的严重隐患。[/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1940年,浙西杭嘉湖地区已被日寇久占,当时社会混乱,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刘承干一家随着子女的成长,家庭矛盾丛生,开支浩大,财力不继;而且他又年近花甲,精力不足,实难维护其毕生经营的藏书事业。他在内外压力的交逼下,出于无奈,打算忍痛出售部分藏书,以解燃眉之急。当时有三方觊觎嘉业堂的珍藏:一方为日本大连满铁株式会社和上海东亚同文书院;一方为一些寡廉鲜耻的文化汉奸;一方为江、浙地区唯利是图的书商。于是我国文化界人士挺身而出,与这三方势力展开了一场政治与学术、道义与强权的斗争。他们三方既排挤、又勾结的阴谋活动,当今国家图书馆收藏有《嘉业堂藏书出售信函》一大册,记录了他们可耻的行径。[/size][/align]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RZE4cwl7fUZuMa?from=pc[align=left][size=16px]刘承干由于无力保藏而引发出来有损国家利益的问题,对他是一个沉重而深刻的教训。他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单薄脆弱的,私人珍藏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建国后不久,他即考虑将藏书无偿捐献给国家。1951年11月,他向浙江省图书馆提出要求:“因即愿将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与贵馆,永久保存,为发展新中国社会文化事业之需要。”浙江省图书馆准其所请,表示欢迎并予嘉奖。当年嘉业堂所捐献的有藏书113978册、碑帖2528份、自印书27537册和印书雕版39559片。同时,刘承干因无力保养和维修,连同小莲庄也申请由国家代管。[/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如今嘉业堂、小莲庄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且成为我省旅游的亮丽景点。乡贤刘承干先生的业绩将与嘉业堂连结在一起,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景仰![/size][/alig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Copyright © 2001-2012 | 古籍站-古书/古籍免费分享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5016833号-2 ) | GMT+8, 2024-11-18 04: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