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秀场

晒一晒 图片秀
查看: 12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掌故知鲁 | 孔府珍藏文物·孔府旧存的善本古籍

[复制链接]

1203

主题

1748

帖子

0

积分

创世尊者

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

UID
1
精华
2
古币
2136021908
贡献
912
银币
50140
在线时间
43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21:3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lign=left][align=left]书籍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是促进人类物质文化生活进步的手段。[/align][align=left]古代的书籍记录了前人的智慧,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记录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让我们在时隔多年的今天与古人对话。华夏的思想、文化是通过书籍作为主要媒介而传播的。书籍的主要作用是交流人的思想,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只有通过书籍的记录,人类的文明才会绵延不绝,若只是单纯的口头传授,中华民族也不会有近五千年的历史,社会发展的长河也将会断流。[/align][align=left]善本具体指的是书籍的旧刻本、精抄本、精校本、手稿、旧拓碑帖等。最早出现善本概念是宋代,是指版刻书籍的精品。善就是好的意思,“善本”的原始内涵指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孔府旧宅里的善本古籍,有许多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align][align=left]一、《仕学规范》。纵26.5厘米,横17.6厘米。中缝白口,较窄,单鱼尾,较细小,乌丝栏,单栏框,横排12行,行25字,字径1.2厘米,字迹清晰,为标准的宋体正楷。由于时间久远,书页均有龟裂,序言篇残缺不全。清时从书心每页加线托裱,重新装订,并外加函套,共六册,计178页。序言中有“淳熙丙申”纪年,淳熙丙申即宋代淳熙二年1176年,每卷首页均钤有明代“银雪堂印”“雪庵道人”等红色印章。[/align][align=left]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书籍发展的历史上,两宋时代也被公认为黄金时代。从历史上看,雕版印书业到宋代十分昌盛,不只官府乃至宫廷刻书,私家、坊间也刻书成风。形成了后人所说的官刻、家刻、坊刻三大系统。当时的雕版印刻技艺已相当成熟,刻书讲究校勘、字体、版式、装潢、刀法、墨色,乃至于插图形式,成为历代效法的典范。宋版书籍历来被人们所特别重视。因为宋版书能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物以稀为贵。北宋刻本价值连城,南宋刻本亦是稀世之宝,就连残卷只纸,也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align][align=left]元代的保留下来的古籍具有代表性的较多,其中理学在宋代发展迅速,元代更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出现了理学书。[/align][align=left]二、《近思录》。南宋朱熹和吕祖谦合编的理学入门书,书名取意于“切问而近思”。以弘扬家道统,排斥一切凡被认为不合“圣贤”道统的异端思想为宗旨。[/align][align=left]元版《近思录》。绵麻纸,二函八册,计232页。书纵24厘米,横16厘米。版心纵18.6厘米,横24.2厘米,中缝小黑口,同向双鱼尾,乌丝栏,双栏框,横排8行,行24字,字径0.8厘米,为颜体正楷。清代重新装订,洒金纸面封,四针眼包背金镶玉装,木板锦面套。每页均有黑色书口、卷号及页码。卷首记载:“晦庵朱文公集编,东莱吕成公同编,考亭熊刚大集解。”每卷首页盖有孔子七十三代孙孔庆镕和七十四代孙孔繁灏印章,并印有“墨香亭”“缪氏珍藏”“陈氏道复”“阙里藏书”“孔繁灏鉴赏”“伯海秘藏”“楷古阁藏”等十一种印章。清代嘉庆年间托裱时分为二函,外加暗黄花锦函套。[/align][align=left]孔府旧藏的这部《近思录》,原被定为宋代版本,并有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题的《宋版近思录》书签。1951年春,经路大荒先生鉴定为元代版本。[/align][align=left]三、明手抄本《孔氏实录》。绵纸,纵35厘米,横23厘米,版心纵21.6厘米,横18厘米。乌丝栏,中缝较宽,大黑口,相对双鱼尾。每页9行,行10字,正楷书。纸面四针眼草订。系印刷册页的手抄墨迹,定稿誊清本。此书系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措编次,宜兴府儒学教授濠梁施润之校订。[/align][align=left]通过浏览孔府内的善本古籍,对我国雕版印刷的发展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现在结合我国雕版印刷的发展历史,对我国的雕版印本做一番粗略的考察。[/align][align=left]字体上看,北宋早期刻书多采用欧体,瘦劲清秀,转折有角,后期流行颜体,丰厚淳朴,间架开阔。南宋刻本则用柳体,刚劲挺拔,横轻竖重。金代刻本受南宋影响也多柳体。元刻本初期似宋,后则为赵体,流丽活泼,柔软圆润。明洪武至正德,刻本字体基本保留元末遗风。自嘉靖起变成一种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撇捺直挺,整齐严谨的长方形字体,世称“仿宋体”。[/align][align=left]纸张上看,宋代刻本多用白麻纸、黄麻纸、麻沙纸。元刻本早期多用黄麻纸,后期多用竹纸。明代刻本前中期较多用白棉纸,后期则多用黄棉纸和竹纸。清代刻本的纸张名目繁多,如开化纸、毛边纸、太史连纸、连史纸、粘连纸、吉棉纸、玉版宣纸等。[/align][align=left]从墨色及刀法看,宋刻本用墨讲究,浓厚似漆,刀法亦较精细认真,笔画一丝不苟,存有书法神韵。元刻本则墨色较混,刀法显得生硬而无力。[/align][align=left]善本古籍是凝聚传统文化记忆的遗产,是一个家庭文化气氛浓厚的具体体现。孔府珍藏的善本古籍不但能起到书传家的作用,同时也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align]
[/alig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Copyright © 2001-2012 | 古籍站-古书/古籍免费分享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5016833号-2 ) | GMT+8, 2024-12-26 14: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