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秀场

晒一晒 图片秀
查看: 19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籍孤本法帖妙品——《萧德怀手抄读书乐趣集语》赏析

[复制链接]

1203

主题

1748

帖子

0

积分

创世尊者

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Rank: 90

UID
1
精华
2
古币
2136021908
贡献
912
银币
50140
在线时间
43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 16:3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lign=left]《萧德怀手抄读书乐趣集语》是一本古籍精抄本,宽13.5厘米、高23.5厘米。全本对开98页,展开约55平方尺,17600余字,抄写内容分162章节,楷、行、草各类书体及字的大小间错分布。[/align]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RirxIOi8nm8Wo6?from=pc[align=left]1952年春,在济南工作的张仙瀛先生在济南大明湖公园书摊上检翻购得《读书乐趣集语》抄本。1982年,我去拜谒先生时,80岁的老先生闲居在家,正重新装订此书,饶有兴致记述得书经过,曰“公将一阅,颇适胸怀”。其后,每次面聆先生教诲,大半谈论此书。1987年10月,85岁的张仙瀛先生已经目不视字,“遍视孙辈人等,皆无受存之意,无能保其不毁者”,遂在回老家定居前,将我召至其住所,当其亲属面,把《读书乐趣集语》抄本,连同线装的《千家》、《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赠送与我。领受老人传钵之意,夜不能寐,遍读其书,颇多感悟,最最不能释手的,正是这本《读书乐趣集语》抄本。研读此本三十多年,对这本书的文化思想价值、史学价值、书法价值有了较为深刻、全面系统的认识。今天来看,这本书应当是现存书籍中凤毛麟角的古籍孤本、法帖妙品。[/align][align=left]《读书乐趣》是清初学者伍涵芬的读书笔记。伍涵芬,浙江於潜(紫水)人,康熙26年(1687年)浙江乡试解元,后不再试,潜心读书,汇辑《读书乐趣》一书,江南士人广为传抄,康熙37年(1698年)已有华日堂刻本。乾隆年间,《读书乐趣》入《四库全书》(卷一百三十三 子部四十三 杂家类存目十《读书乐趣》·八卷(内府藏本))。[/align]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RirxIPQ7e5Eelb?from=pc[align=left]萧德怀,籍贯、生卒年月待考。民国十八年《霞浦县志》、《柘荣县志》(1995年重修)记载:萧德怀曾于乾隆年间任福建柘洋巡检。乾隆年间柘洋巡检共十七位,萧德怀列第十四位。萧德怀手抄《摘录伍涵芬读书乐趣集语》,抄于甲寅年腊月、乙卯年正月,为乾隆五十九年末、六十年初。书中“玄”(九页)、“弘”(七十二页)”缺末笔、“颙(十二页)”、“宁”(十七页等)不缺笔,说明抄书者为康乾避讳,而没有为嘉庆、道光避讳,以此推断,此书抄成于乾隆时期的甲寅年末、乙卯年初,即公历1795年初。据推断,抄书时,萧已从柘洋巡检卸任,是否再任别职待考,抄书时应是闲居在家,所抄闺思诗词后的“录各情诗词以娱日”,足以证明抄书时的清闲状态。[/align][align=left]此书第一页有篆书印章三枚:第一行下端空白处上下列二枚,上为白文,曰:“大徕印”,下为朱文,曰:“德怀”;第二行上端空白处一枚,白文,曰:“古观”。从三枚印章的刻字方式、落印布局、印泥颜色看,三枚印章应为萧德怀一人所用。全书皆加朱色圆圈句读。仔细观察,句读颜色与上述印章略有差异,可以推断为另人所加。同时,有的句读位置有误,造成破句,而萧氏抄书,逐句斟酌,并对原书的个别地方进行勘误,应当不会破句,这也从侧面证明句读非萧氏本人所加。书后有落款“民国三十一年清和望日老蔗书”的跋语,内容是郑板桥《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的内容。[/align]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RirxIQCDJ0Xz7r?from=pc[align=left]透过上述信息,考究此抄本的现有状态,我们可以大体知道这本书的成书过程及流传先后:[/align][align=left]清初,江南才子伍涵芬潜心读书,汇辑成《读书乐趣》一书,旋即刊行、传抄,衍生版本数种。[/align]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RirxIQd58jlKfd?from=pc[align=left]近百年后,1795年初(乾隆五十九年末、六十年初),喜好读书、不思仕进,且颇具书法功力的萧德怀,对自己喜欢的《读书乐趣集语》版本进行摘录,进而抄写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一些闺思诗词、情诗趣闻等,从而形成了现存抄本。[/align][align=left]此书抄成,不为示人,只为个人把读阅赏,因此在很长时间内由萧氏个人所藏并传之后人。民国年间,此抄本为学者老蔗收藏,并于1942年四月十五(清和望日)加跋语。书中句读,或为老蔗所加,或为老蔗前的收藏者所加。[/align][align=left]参照萧德怀任职时间、地点和抄写内容,探究抄写者的思想状况、抄写动机、抄写时的心态,以及容许这种思想、动机、心态存在的外部环境,可以推断,此书抄于萧德怀的常驻地,应该在江南,极有可能就在福建境内。[/align][align=left]如果以上推断成立,那么,这部乾隆末年的手抄本,存世160年,至1952年,已经从中国东南游历至山东济南,其间历经多次战乱,仍然完好无损,应当说是一个奇迹。由此,凸显了收藏者对它的爱惜程度,也从侧面折射出它的思想文化价值和书法价值。[/align]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RirxJQiF7sh9La?from=pc[align=left]之所以称其为古籍孤本,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理由:一、它成书于1795年,保存完好,内容完整,属于珍贵文物、古籍善本。二、更重要的,它不是刻印版本,是写本,而且是十分独特的写本。从内容上看,前72页,是工整流畅、书体精美的精抄本,而且是摘录,揉进了抄书者的主观意识,反映了抄书者的鉴赏能力。后半部分从73页《杂录》开始,是萧氏自己读书心得的记录,汇集方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读书乐趣集语》原本中没有的,应当无可争议称之为“稿本”。可以说,这是精抄本和稿本的结合体,是当之无愧的存世孤本。[/align][align=left]之所以称其为法帖妙品,有更充分的理由来支持:[/align]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RirxJRW501bNMt?from=pc[align=left]说它是法帖,是因为这本书从头至尾的每一个字,不论是楷书、行书、草书、行楷、行草等等,都是规矩、工整、潇洒、俊逸。除了及其个别的小字,这本书的哪一个字,都能当作学习书法的字帖,如果选择其中的几页,反复临习,做到察精拟似,就能很快找到进入书法境界的妙门。[/align]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RirxJRi4PKpgVe?from=pc[align=left]说它是妙品,是因为在这一本书中,汇集楷、行、草多种书体,每种书体的风格、大小、用笔也多有变化。就楷书说,有的追随二王,有的尽显欧、赵神韵,用笔流畅,有别于当时盛行的馆阁书风。行书笔力坚劲,挥洒自如,草书流畅飘逸,更显章法,很多篇章单摘出来装祯,就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79-80页的《白玉蟾涌翠亭记》章,行草书体,粗细间隔用笔,尤其别有风格。有的行、草字写法有自主变化,怕后人不识,就在旁边加注楷体提示。所有这些,都是一般的精抄本、写本都没有发现的,也是其它历代单件书法作品没有的。同时,后半部分《杂录》中汇集历代名家论书的真知灼见,是研习书法者便捷提升功力的不二法门,更使此本显得弥足珍贵。[/alig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Copyright © 2001-2012 | 古籍站-古书/古籍免费分享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5016833号-2 ) | GMT+8, 2024-12-26 03:27

返回顶部